服务指南About Us

法律法规

湖北省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

发表日期:2015年12月24日发表者:gly
1995年7月28日湖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5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明确产品质量责任,保护用户、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产品生产、销售(含安装、修理)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 
建设工程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实行产品质量奖励制度,鼓励和引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第四条 生产者、销售者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管理,保证产品质量,承担产品质量责任。 
第五条 用户、消费者有权就产品质量问题向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查询;向技术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申诉,有关部门应当负责处理。
第二章 产品质量监督检查 
第六条 产品质量监督检查衽监督抽查、统一监督检查、定期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督检查制度。 
监督抽查重点是对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品以及用户、消费者、有关组织反映有质量问题的产品进行的检查。统一监督检查是根据国家需要和社会要求,对某类产品进行全省范围的检查。定期监督检查是按确定的定期检查计划和检验周期进行的检查。日常监督检查是对日常发现的、人民群众举报、申诉、反映的质量问题进行的检查。监督抽查、统一监督检查、定期监督检查计划实行统一管理,避免重复检查,减轻企业负担。省人民政府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全省产品质量监督检查计划。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技术监督部门和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和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计划的制定和调整,应报经省人民政府技术监督部门统一协调审批后实施。未经统一协调审批的监督检查不得进行,被检查者有权拒绝。 
技术监督部门可以直接实施日常监督检查 
第七条 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的依据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经备案的企业标准、经济合同中有关质量的条款和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产品质量承诺。 
第八条 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结果应告知被检查者,并以适当方式公布。 
产品经监督检查质量不合格的,企业应积极进行整改。整改措施的落实由有关部门负责;技术监督部门负责督促、检查;整改后产品质量的复检,由技术监督部门负责。 
第九条 产品质量检验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技术监督部门依法设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和省人民政府技术监督部门依法授权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负责。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经省人民政府技术监督部门考核审查认可后,方可承担产品质量检验工作。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每三至五年考核复查一次。 
处理有关产品质量争议,以前款规定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为准。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应对出具的检验报告负责。 
第十条 被检查者对检验结果有异议的,可在收到检验结果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技术监督部门书面申请复验。技术监督部门应在收到复验申请之日起十日内,指定有关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进行复验,省技术监督部门指定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复验结论为终局检验结论。 
第十一条 技术监督部门进行的监督抽查所需检验费用,由各级人民政府财政拨款解决。统一监督检查、定期监督检查、日常监督检查所需检验费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被检查者收取。 
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所需样品,由质量监督检查人员持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凭证,按照规定的数量向被检查者抽取。检查工作结束和留样期满后,除损耗和国家另有规定的以外,样品应退还被检查者。 
第十二条 生产、流通领域中出现的产品质量责任问题,由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查处;市场管理和商标管理中发现生产、经销掺假产品、冒牌产品的违法行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查处,市场上倒卖、骗卖劣质产品的违法行为,技术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谁发现谁负责查处,对同一违法行为不得重复处罚。 
第十三条 产品质量监督行政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时,应出示行政执法证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办理。 
罚没收入的管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产品质量监督行政执法人员在执行公务时,依法行使下列职权: 
(一) 询问行政相对人,要求其说明涉嫌产品的来源、数量及有关情况;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与涉嫌产品、违法行为有关的情况; 
(二) 查阅、复制与产品质量案件有关的证明材料; 
(三) 对涉嫌产品的加工制作场所、产品存放地、仓库及有关场所进行勘验检查; 
(四) 对初步核查,需要依法追究行政责任的,对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和与案件有关的证据采取封存等保全措施。 
产品质量行政执法人员应保守被检查者的商业和技术等秘密。 
第十五条 行政相对人、证明人应积极配合行政执法人员的工作,如实提供有关的物品、资料和情况,不得擅自启封、转移、隐匿被封存产品等有关证据。
第十六条 对企业质量信誉、产品质量给予荣誉的评价性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授予的信誉和荣誉称号要规定有效期限。技术监督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对其进行监督,对名不符实的有权予以取消。 
第三章 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及义务 
第十七条 生产者、销售者应对生产、销售的产品质量负责。生产、销售的产品质量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 不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二) 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 
(三) 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 
第十八条 生产者、销售者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 生产或销售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 
(二) 生产或销售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生产许可证标记、质量证明等质量标志的产品 
(三) 生产或销售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条形编码、企业代码的产品; 
(四) 销售失效、变质的产品; 
(五) 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的产品; 
(六)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行为。 
第十九条 产品存在不符合所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或者不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不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仍具有使用价值的,生产者、销售者应当在产品或其包装的显著位置或者采用其他明示方法标明“处理品“等字样,方可出厂、销售。 
第二十条 产品的标识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 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二) 有用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用散件组装或分装的产品,以及用联营等形式生产的产品,应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用中文注明组装、分装厂、联营厂的厂名、厂址; 
(三) 根据产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食品、药品、化妆品、农药、化肥以及需要标明产品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份的名称和含量的,应以中文予以标明,并附有中文使用说明书 
(四) 机电设备、仪器仪表和耐用消费品,有安装、使用、维修和保养的中文说明书; 
(五) 限期使用的产品,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 

(六) 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产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有使用说明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 
裸装的食品和其他根据产品特点难以附加标识的裸装产品,可以不附加产品标识。 
第二十一条 剧毒、危险、易碎、防潮、不能倒置以及有其他特殊要求的产品,其包装必须符合相应要求,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标明储运注意事项。 
第二十二条 生产企业应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满足质量检验要求。
第二十三条 生产者应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质量合格的方可发放质量检验合格证,保证出厂的产品质量。不得为不合格产品和未经检验的产品签发合格证。 
产品的监制者应对被监制产品的质量负责,保证产品的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 
第二十四条 售出的产品在质量保证期内,不符合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二)、(三)项规定的,销售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退货,并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销售者负责修理、更换、退货、赔偿损失后,属于生产者或者向销售者提供产品的供货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或供货者追偿。 
第二十五条 以代销、租凭、联营等形式生产、销售产品的以及为生产者、销售者提供附有标识、标志的包装物、铭牌等便利条件的,承担本条例规定的生产者、销售者同等的产品质量责任。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生产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产品,责令停止生产,对违法生产的产品予以没收,监督销毁或作必要的技术处理,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第二十七条 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产品,责令停止销售,产品已经售出的,责令限期追回。对违法产品予以没收,监督销毁或作必要的技术处理。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按照前款处罚外,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一) 直接或间接参与不符合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产品的加工、制作并销售的; 
(二) 根据职业要求,能够辨认不符合安全、卫生要求的产品而销售该产品的; 
(三) 行政执法部门已责令停止销售而继续销售的 
(四) 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已明令该产品不得销售而继续销售的; 
(五) 用户、消费者已向销售者反映并已知该产品存在或已经发生危害而继续销售的 
(六) 销售者以其他渠道和方式知道或者应该知道产品存在或已经发生危害而继续销售的
第二十八条 生产、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下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第二十九条 生产、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和失效、变质的产品,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监督销毁或作必要的技术处理,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第三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二)、(三)项的,责令登报或以电视、广播等方式公开更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一条 生产、销售的产品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或重犯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的规定,以及不具备签发产品检验合格证条件而签发合格证的,为未经检验的产品签发合格证的,责令改正,停止该产品的生产、销售,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的罚款。 
为不合格产品签发合格证的,对限期使用产品的生产日期、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弄虚作假的,比照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规定处理。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款的,没收监制费,并处监制费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 销售者销售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不履行修理、更换、退货或者向消费者赔偿经济损失的,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销售该产品价值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 质量检验机构未经省技术监督部门审查认可,或未受其委托,擅自进行质量监督检验的,责令改正,并处所收检验费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质量检验机构的检验结果有误,应以适当方式更正。对被检查者造成损失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者的经济和行政责任。 
不按规定抽样或退还样品的,给予批评教育,并处样品货值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责令停止,所收取的检验费应退还被检查者,并处所收检验费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 擅自启封、转移、隐匿、销毁被封存产品等有关证据,拒绝提供样品和有关材料,阻碍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使职权的,责令改正,并处以三万元以下罚款。 
被封存产品不能如数恢复被封存状态时,视为已销售产品处理。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有关规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者的刑事责任。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二十七条、二十八条、二十九条的规定,尚不构成犯罪的,对有关责任者,可视情节轻重,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拒不提供或者不如实提供有关材料,致使违法所得难以确认的,违法所得以查获违法产品货值的十倍计算。 
第三十九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包庇纵容,以及从事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 
第四十条 本条例规定的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决定,其他行政处罚由技术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权范围决定。法律、法规对行使行政处罚的机关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一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收到处罚决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本条例应用中的问题由省人民政府技术监督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三条 本条例从公布之日起施行。